面試熱點:警惕大學生群體的“老賴”思想
【熱點背景】
2018年上半年,南寧西鄉塘區法院陸續受理了廣西某金融投資公司訴高校大學生借款合同糾紛的案件,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值得注意的是,該系列“校園貸”案件陸續開庭后,沒有一名大學生應訴。這些被告大學生普遍認為,“校園貸”等于非法放貸,國家打擊“高利貸”,他們借的錢不用還。
——摘自《人民網》
【命題預測】
2018年上半年,南寧市某法院受理了一家金融投資公司起訴400多名大學生借款不還的案件。開庭后無一人應訴,原因在于大學生普遍認為“校園貸”是國家打擊的非法放貸,可以不用還款。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校園貸”自2014年興起之后,不少大學生深陷“校園貸”的泥潭,從以往的新聞報道來看,大學生群體通常是受害者,而在這件事情上,劇情似乎發生了360度的反轉,大學生從弱勢群體變成了惡意欠款的“老賴”,這一行為的出現也折射出部分大學生缺少誠信意識。
事件在經過新聞報道和輿論發酵之后,網民們紛紛對惡意欠款的大學生進行譴責,一時間口誅筆伐不斷。事已至此,我們更應該理性地分析大學生“老賴”思想的成因:一方面是大學生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識。校園貸雖然是非法放貸,但是并不意味著完全不受法律保護!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年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的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而最讓人擔心的是,這恰恰是大學生素質低下的表現,他們正是打著從中“賺一筆”的貪小便宜心理,才會知錯故犯。這些成因背后,反映的則是大學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上,需要做到家校共育,學校和家庭要從小抓起,在孩子性格養成期間就應該加強誠信教育,讓誠信成為孩子們的一種行為準則;除此之外,也需要依法對惡意欠款的大學生進行處罰,做到罪行相當。當然,更重要是的,要將大學生的失信行為列入個人的誠信檔案,以形成倒逼機制,讓大學生摒棄“老賴”思想。